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中國輸美產品 不再價廉

中國時報 2008.02.12 
白德華╱台北報導

     一年前,孟梅(音)玩具廠輸美的一呎高泰迪熊、兔子及唐老鴨等玩具,平均每只批發價格一.三美元,如今已漲到兩美元,孟梅說,不排除未來再往上漲。《華盛頓郵報》說,中國玩具廠商若不漲價則無法生存,漲價卻可能影響美國通膨,並迫使美商移往東南亞國家

     除了孟梅之外,深圳其他廠商也表示,中國製牛仔帽已從一.六五美元漲到二美元,鴨絨墊子從三.三美元漲到四美元,攜帶式電燈從九美元漲到十美元,辦公室簡易型飲水機則從五十美元漲到五十六美元。

     顯然,銷美產品價格上漲受到諸多因素影響。譬如削弱的美元、國內通膨、《勞動合同法》新制的實施、政府停止部分出口退稅之補貼政策、原材料上漲、更嚴峻的產品安全生產規定以及雪災,都造成輸美產品價格短期間上漲。

     根據美國勞工部國際物價統計局統計,經過多年的回落,中國消費物價去年上漲了二.七%。這是美國勞工部四年前首創國際物價監控系統以來,中國首次最大幅度的上漲。

     而根據大陸統計局統計,去年大陸全年消費物價指數上漲四.八%,創十一年來新高,今年首季受到雪災影響,預估消費物價指數可能逾七%。

     受到成本不斷增加影響,《華盛頓郵報》說,已迫使不少美商轉向其他國家投資,譬如東南亞,目前在緬甸投資的美商已明顯增加。

     如果美商不轉廠其他國家,增加的成本唯有轉嫁美國消費者身上了。如此一來,中國就不再等於廉價商品的代名詞,受益廉價原材料而壟斷美國零售市場的沃爾瑪,也極可能不再有美好的時光了。

     「在特定產品的生產鏈上」,李曼兄弟資深經濟分析師孫明全(音)說,「我們估計物價上漲五%到一○%,端看誰在生產鏈上掌握實力。」

     在每個產品線上,中國供應商和美國代理商會針對價格不斷談判。孫明全說,「如果消費者夠幸運,成本就會由中國供應商、進出口商或美國代理商一方吸收;如果不幸,漲價就是必然的了。」

     為防範物價再次飆漲,中共已發布凍結大宗物資如糧食、食用油及蛋類價格,這些產品價格一旦爆漲也會轉移到美國。

     「過去美國通膨的壓力,主要來自原油價格」,上海申銀萬國證券資深分析師李惠勇(音)說,「如今,也受開發中國家如中國的產品價格影響。」過去,中國是提供美國最多廉價商品的國家。

     換言之,中國供應商及美國代理商最終談定的產品價格,竟嚴重地影響美國經濟起伏。在南通擁有玩具廠的孟梅說,他們玩具主要提供給沃爾瑪、玩具反斗城等大廠,平均漲幅約五成,「有一半的客戶接受漲價,但也有大約一半人反對。」

     對於如此漲價,孟梅堅稱,只是為了讓廠商能生存下去而已。孟梅算了一本帳:美元兌人民幣貶值一二%、出口退稅減少二%、勞動成本增加二○%、原材料上漲一○%等。他說,「如果不漲價,工廠就無法生存。」

     顯然,這是個全球化的時代,生產鍊已讓所有國家的關係更緊密。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必須漲價的中國,已不再是廉價商品的代名詞,美國也無法再從中國獲取太多好處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