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美消亞長 區域經濟快速躥升

美消亞長 區域經濟快速躥升

工商時報2008.02.13
【于國欽】      
一九九○年台灣三二%的出口市場集中在美國,但如今這個顯赫一時的市場竟已落至東協後頭,東協市場的急速躥起與美國市場的快速消失,正說明著區域貿易的重要性已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東協除了新加坡的所得水準較高,多數國家的所得水準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但何以東協的進口需求會超過美國呢?最簡單的答案即是全球貿易,已由消費創造貿易的年代,轉為投資創造貿易的年代。
在消費創造貿易的年代,美國所得水準高,自然成為全球貿易中心,美國經濟的變化大大影響全球經濟的榮枯。但今天投資創造貿易的年代,出口有極大的比例是原料、零組件,因此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漸由消費力最強的國家,轉向投資最多的地區及生產最具優勢的國家,是以中國、東協的崛起實非偶然,而美國在短短六年內由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落至第四,也有邏輯可循。
這一貿易型態的變化,加深了區域結盟的壓力,如今全球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已逾二五○個,各個區域內的貿易比重與日俱增,除歐盟內部貿易比重升逾八成外,亞洲內部貿易也逾五成,北美自由貿易市場的依賴度也極密切,加國的出口市場更有八五%集中在美國,台灣雖未與東協、中國、日、韓結盟,但也有逾六成需依賴亞洲這個市場。
逾六成依賴亞洲市場,這說明今天台灣經濟的榮枯與亞洲各國的關聯性已超越美國,「美消亞長」日趨明朗,台灣長期惟美國馬首是瞻的外貿政策,已到需做全面調整的時刻了,這也就是說,未來FTA諮商的優先次序有必要改一改,日本、中國、東協的重要性皆應在美國之上。
去年底歐盟通過「里斯本條約」,這一條約一旦在今年底獲歐盟各國同意,自明年起歐盟的經濟決策機制將向前邁大步,更具國際影響力,這對其他區域經濟結盟形成的壓力可想而知,對於擋不住的區域結盟浪潮,如何擴大結盟空間,並在國際尊嚴與經濟發展間求全,這正是對下一任總統的最大考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