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社論-觀光規畫需要有永續遠景

  • 2009-04-11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日前,行政院院會通過「觀光拔尖領航計畫」,打算自二○○九年至二○一二年,四年內投入三百億元觀光發展基金,希望創造五千五百億元商機。觀光局也規畫吸引國際知名連鎖飯店品牌進駐,並推動旅館評鑑與認證,全面提升品質。

     基本上,這一套觀光發展計畫算是用心的;其內容涵蓋了築底、提升、拔尖不同的層次,其鋪陳也分別針對台灣北、中、南、東、離島五區做不同的規畫。這些努力幾乎是交通部觀光局能耐的極限,應該要予以肯定。

     但是,計畫推出之後,民間的反應卻是毀譽各半。觀光飯店業者大多鼓掌叫好,因為無論如何觀光興旺則飯店生意一定變好,業者不歡迎那才奇怪。但另一方面,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則對若干規畫重點方向不表認同,指出台灣難以在山川景點的打造上與世界其他國家一較長短,反而應該在風土民情方面多所著墨。這樣的重點選擇,顯然與行政院現推方案有些距離。

     雖然交通部觀光局已經對這次推出的觀光計畫做了相當的努力,但是整體而言,這個計畫還是有不少值得改進之處,我們將之整理為以下二個方向。首先,是推展觀光中政府與市場角色的混淆。行政院希望吸引國外知名連鎖旅館來台設點,恐怕就是角色錯置下的思維。國際旅館業者當然是唯利是圖,故只要台灣的觀光有利潤可逐,則業者不等政府出面,自然會有市場誘因投入。反之,如果無利可逐,則即使是總統、行政院長大聲疾呼,也必然徒勞無功。這種事原本就是市場能夠料理的,犯不著由行政院來操心。

     另一方面,行政院希望徵求國際團隊來協助若干景點的包裝行銷,則又是矮化了政府的角色。景點打造其實涉及許多交通動線、文化內涵、違建遷址、汙染清除等公權力。外國的管顧公司對台灣的民情現況了解有限,恐怕很難對孔廟、天燈、原住民的文化呈現提出具有深度的意見。即使外國團隊提出了構想,也還是要經過政府諸多部門的評估與執行。與其這樣繞一大圈,為什麼不能現在就由公權力多些負責任參與呢?

     其次,日前所提出的觀光計畫,似乎是短線期待多於長線規畫。交通部把短期的觀光目標設定在每年四、五百萬遊客或五千多億營收,這個目標在短期陸客蜂擁而至的情況下並不離譜,但能有多少的永續執行力,就令人存疑了。平溪天燈當然是北台灣的特色之一,但其周邊道路狹窄,短短的展演期間能夠承受十萬遊客匯集嗎?這麼擁擠的場地,萬一有什麼意外,後果可能延續甚久,絕不能掉以輕心。對此,主管單位在吸引人潮之餘,更應該有配套的建設規則。阿里山旅館房間數早已不足,又是眾多旅客必訪之地;我們拚命吸引陸客來訪,卻在眾多旅客心中留下壅塞不堪的印象,將來口耳相傳,旅遊要何以為繼呢?再看日月潭:據了解,眾多旅館業者的汙水都是直接排放入潭,而若干年前也爆發國際知名樓舍汙染潭水的新聞。這種問題一旦被保育團體盯上、揭露,對台灣都是難以承受、難以回復的痛。遺憾的是,行政院的觀光計畫對類似缺陷都闕而不論。總之,吸引觀光人潮只是短期目標,整理觀光內涵才是長久之計。

     為什麼觀光計畫會有前述政府/市場定位不明、長期/短期目標不清的缺陷呢?說實在的,這不能怪觀光局,而要歸咎結構與時辰壓力。觀光局只是交通部下轄的二級單位,職權有限,也很難規畫些建設、環保、攤販等撈過界的業務。而即使觀光局有較周延的中長期全盤構想,但在行政院限時提案的時辰壓力下,也就難免大打折扣。觀光計畫提出來了,很好;旅館飯店股票也上漲了,也很好。但是除了這些短期人數目標之外,我們更期待一個能永續發展的觀光產業遠景。這樣的遠景勾勒,恐怕不是「每周一產業」的急就章所能成事。

朱敬一:除了賭場 澎湖還能擁抱陽光

朱敬一
立法院今年元月十二日三讀通過了離島建設條例部份條文修正案,將離島地區博弈除罪化,為將來在澎湖或金馬地區開放賭場,制定了法源基礎。雖然該法規定將來地方設不設賭場還要經過地區公民投票的程序,但由於其公投之通過是以「投票人過半」為計算基礎,與一般公民投票法規定的「公民數過半」不同,故據估計,澎湖地區設賭場的公投,幾乎一定會通過。

賭場之外 有其他選項嗎

當然,准不准賭博、設不設賭場,絕對是有爭議的。在離島條例修正之前的幾個星期,社會上正反雙方的辯論文章不知凡幾。有人說賭博會影響社會風氣,有人說賭博與觀光結合能帶起離島的生機與發展。這樣的辯論當然是有意義的,但總是失之狹窄。比如說,要使澎湖有發展前景,是不是只有開賭場一個選項?如果有別的選項,是不是可以合起來併同討論?就算要蓋賭場,有沒有其他的附帶建設?

舉例而言,在行政院所提兆元能源產業中最有潛力、最具市場優勢之一的,就是太陽能發電。台灣生產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在世界有一定的優勢,能源轉換效率也頗有競爭力。但是台灣生產的大多是一片一片的太陽能電池;至於以電池組裝而成的模組、或集結眾多模組而形成的系統,則在國際上銷售極少。大致而言,大規模的太陽能電池集結所形成的系統,有不少的聯結、傳輸技術。台灣的太陽能業者有這方面的技術,但是卻欠缺實際製作的練習,所以很難到國際市場上搶標「系統」案件。正因為如此,台灣業者才會只以生產電池為主,甚少涉入系統。

澎湖有沒有可能變為「太陽能系統島」?或者,至少讓未來在這裡的賭博,「攤開在陽光下」。圖為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
記者肇瑩如╱攝影
系統設計 保障電池銷售

太陽能業者只做電池不是沒有錢賺,但是比起兼做系統的業者,其爭取市場的能力就受到限制。例如,某國有一大型運動場的屋頂有一太陽能發電的系統工程,則台灣無力搶標,很可能被德國某廠標去。這時候,德國廠當然會盡量想辦法優先採購其自己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而只有在自己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才會向台灣廠商訂購。因此,承包系統工程,其實是保障電池原件銷售的重要環結。台灣若要發展太陽能產業,就必須要讓業者有磨練其系統設計與操作的機會。

回過頭來看澎湖。澎湖的面積雖然不大,但絕對能夠規劃若干大規模的發電系統。若是將澎湖建設為「太陽能系統島」,一則解決了該地電力不足的問題,二則可以將剩餘電力賣給台電,其收入可回饋地方,三則也沒有賭博不利地方文化發展的顧慮,四則有助於台灣太陽能發電的系統設計磨練,一舉四得,似乎是個不錯的選項。可是,台灣若只是鎖定在「要賭場╱不要賭場」的二選一邏輯中,其他所有的可能都被排除,其結論已不問可知。在行政院兆元能源產業規劃書中,列出「十萬戶陽光屋頂」計畫,不但規模甚小,而且眾多小屋頂零零散散,也不是具有挑戰性的系統設計場域。相較之下,我倒覺得平坦開闊的澎湖,也許是不錯的選項。

陽光下賭錢 心情可以很光明

當然,像我這樣的馬後砲,也許有人認為太遲了,但我們也不必太悲觀。萬一澎湖將來真的要蓋賭場,則賭場眾多的屋頂與帷幕牆,仍然是規劃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好地方。澎湖也許錯過了選擇成為「太陽能系統發電島」的機會,但至少將來還有可能成為「太陽能系統賭場」。在太陽光之下賭錢,至少心情上會光明一些吧!

(本文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2009/02/23 聯合報】

詹偉雄:台灣麻痺在「出口至上」的想像裡

詹偉雄

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二○○九年經濟成長率將是負二點九七個百分點,此一數字雖比許多外資機構估算得樂觀,但也足夠震驚國人———自台灣有經濟成長數據編列以來,這是最慘的景況;但其深具衝擊感的原因,是衰退來得太突然,幾乎無人料到美國金融市場的次貸危機,到後來居然擴張蔓延,間接重創了「幾乎沒犯任何錯」的台灣。

台灣是不是真的完全無辜呢?就看你從哪個角度看———

除了出口 沒有其他發展模式

從世界經濟衰退的源頭看,台灣並沒有參與「金錢遊戲」(像冰島),也沒有資產泡沫(像美國房地產),甚至也沒有巨額外債(像韓國),但結果卻受到如此重的懲罰(不少外資估計今年台灣經濟是東亞最差),實在不是一件公平的事。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你也可以說:是台灣自己選擇了這個懲罰,之所以會有眼前雪崩式的衰退,不過是歷史的必然、時間的偶然而已。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台灣以「出口」為中心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模式。

根據主計處統計,出口占台灣經濟產值比重高達百分之六十五,今年經濟景況會如此糟,就是因為出口衰退幅度達到百分之二十,特別是美國市場的緊縮,使台灣接單商毫無應變空間。民國七十八年前後,台灣的服務業產值首度超越製造業,但這並不表示台灣經濟重心由出口轉向內需,新增加的服務業仍是出口產業的延伸,以中國作為新生產基地,再搭配著無微不至、細緻化分工的客戶服務,台灣製造業成功地開創了ODM第二春,然而,台灣創業家雖不斷深入由雨傘到NB的各項專精技術,但在模式選擇上,始終作的是「接單出口」,甚而我們可以這麼說:除了出口,台灣毫無發展其他模式的信心。

四十多年來,整個社會早已經習慣於、麻痺在「出口帶動成長」的公式化經濟想像裡:大學裡最紅的是電機系和國際企業系、社會中的意見領袖都是出口商人;每年造訪台灣的西方人士中,下單或洽公的商務客遠大於觀光客;而每當台幣匯率有波動,「貶值」論者一定占上風(因為企業主流和政治獻金提供者絕大多數都作出口)。相對地,台灣的生活場景卻是舉世少見的單調,製造業裡「重工作、輕生活」的本質,偏執地創造出「標準化」、「系統性」的內需產業:便利商店、美而美連鎖早餐、大賣場滿街跑,而個性商店屈指可數,在老外的想像裡,這島嶼根本就是一座巨型工廠。

擴大內需 產業轉型別再拖了

雖然近十年來,陸續有各項蛛絲馬跡顯示著台灣接單製造出口的比較優勢正快速流失,但由於這社會中精英們的知識都僅集中在出口、所有商業建置都依出口而配置,因而,除了來一場全部翻盤、崩解式的洗禮,又有哪一種力量能轉移這「出口至上」的典範?執政團隊期待以擴大政府支出來拉抬經濟,但這絕非治本的良方,看看政府採購法裡的「製造業思維」,就可知當政府作為一個超級大買家,其只問價格、毫無品質想像的操作型作業慣性,恐怕無助新生產力的創發,而只會延宕台灣產業轉型的時程。

什麼是台灣該走的路?一個蓬勃、吸引人的內需經濟市場,讓我們多花錢享受更好的生活;或者一種以「意義創造」為核心的出口新模式,如荷蘭「出口」建築師到世界各地設計綠建築、法國「出口」隨時間逝去而增值的紅葡萄酒(而華碩NB過了一季,就造成近百億的庫存跌價損失)都是;再或者,發展台灣成為一個誘人的島嶼,讓全世界都渴望來此消費(這是蓋賭場、辦F1賽車的新加坡正努力的目標)也成;再不然,政府讓自己變成最有質感的採購者,都可以幫上大忙———可惜的是,它好像從頭到尾都沒想過這件事。

(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主筆)

【2009/02/21 聯合報】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農民點滑鼠 科技進鄉村

 
【經濟日報╱文╱林安妮】

全球不景氣,各國政府不論姓社、姓資,通通都變成凱因斯信徒,想盡辦法就是要從內需市場中榨出經濟成長率來。大陸中央政府把手伸向農民,接連推出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計劃,說什麼就是要靠農民來提振內需買氣。

在大陸,官方一直沒有詳細數據對外說明農民人口總數,不過,從過去大陸總理溫家寶經常說,大陸13億人口,有9億是農民,就可探知大陸農民人口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目。

打開手機 接收蟲害情報

農民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從這幾年大陸政府年度的一號紅頭文件談論的都是農民與農業,就知道農民的生活需要政策扶植,從過去還有說法指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也可看出農民生活似乎比不上城市生活。

也難怪大陸推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系列把手伸向農民口袋的政策後,立刻引來不少學者批評,農民生活已經夠窮苦了,那裡還能找出錢來買車、買家電。

農民雖窮、雖苦,不過,在大陸政府強力金援補助下,農村裡一些比較有條件的人家,例如農村裡的小商家,或是家人外出打工的農家,還是有能力擠出錢來響應大陸中央政府政策,湊合湊合著也就創出農家商機來。

這幾年,大陸政府持續改善農民生活,還想辦法把城市的科技生活,搬到農村來。在湖南農村,農民可以從手機上,看到病蟲害簡訊;在山西,一些農民可以坐在炕上上網;還有江蘇的農家,可以打看機上盒收看數位電視,十足E化。

在湖南韶山,有將近2萬農戶可以靠著手機種田,這話說得自然不是讓農民把手機當鋤頭,而是韶山市政府推出一項免費的創新服務,農民不定時可以收到有關病蟲害、天氣的農業情報。

推廣e化 上網賣農產品

韶山市農業局辦公室主任劉朝暉表示,以往向農民發布病蟲情報,從監測到制定防治配方,再到印刷、發送,至少要三到四天的時間,一年下來,當地政府還得花費人民幣10萬元以上,但現在透過手機,成本、時效都大幅減少。

過去韶山市每發布一次病蟲情報,總是大費周章,還得派出挨家挨戶送資料的鄉鎮農科員,現在韶山市的61個村莊都建立了飛信平台,全市70%的農戶都享受到這項服務。。

在山西,還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購買電腦、學上網。以往農民休閒活動相當單調,有的人打牌聊天,富有一點的人家就是看電視,隨著當地政府推廣E化,不少人也熱心推動上網賣農產品,一時間讓上網成為山西農民的時髦事。

一位到山西汾陽市陽城鄉東龍觀村服務的的大學生王萬軍就對大陸媒體說,以前村民賣豬肉主要透過農村經紀人,有時被壓價了還不知道,現在只要上網一查就知道市場價是多少,農民吃虧少了、增收多了。

山西最大的農村網站叫做「我愛我村」,這個網站覆蓋了山西省2.8萬個行政村,相當於給山西省每個村子免費辦了個「門戶網」,專門提供農民發布資訊、查閱資料和買賣農產品。

有農民笑說,以前賣東西靠張嘴,扯破喉嚨也沒多少人聽到,如今靠手,輕輕一點滑鼠,全世界都能看到。

在江蘇農村,大陸政府更在這裡推廣類似台灣中華電信MOD的數位電視系統,讓每位農民可以看到畫面清晰、提供各類生活訊息的數位節目,這也是大陸消弭城鄉落差的最新力作。

【2009/04/04 經濟日報】